工作交流
“互联网+”对注会审计有更新更高要求   魏长华

编者按:124日,《中国会计报》第3版《注册会计师》栏目,在重要位置大篇幅刊发了魏长华撰写的《“互联网+”对注会审计有更新更高要求》,同日《中国会计视野》《行业评论》栏目、12月10日《企业家日报》《财务精英》栏目先后转载了该文。现摘要转载如下:

随着信息技术与经济发展的交汇融合,大数据正对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环境也正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其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能力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广大注册会计师来说,如何更快地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转变思维和方法,迅速准确地处理数据成为当务之急。

数据处理获新突破。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赋予注册会计师审计新的内涵和使命,大数据也将给审计数据处理带来不可多得的机遇。数据处理的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获取所需的数据将更为科学。在大数据发展行动指引下,大数据技术将使各行各业、各部门得以畅通。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大项目审计时,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将同行多部门数据进行比对分析,连通各个部门之间的环节,大大开阔审计视野。

二是提供给客户的建议将更为有效。注册会计师审计通过对不同领域形成数据的分析,总结出群体行为的特点,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建议,为客户制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能更有效地服务于经营发展的理念。

三是审计分析的价值将更高。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会计信息的鉴证者、社会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和国家经济秩序的守护者,必须用数据“说话”。审计报告中的总体评价和问题揭露,都要以数字作为支撑。注册会计师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把分散在不同系统中的海量数据相互关联并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可以对资金的使用情况、相关政策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准确客观的审计结论。审计报告中的详实数据会得到客户的更高认同,进一步提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价值与地位。

建立审计大数据体系。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需要将各行各业、各部门的数据整合起来,转换为审计工作需要的数据,建立审计大数据体系。与传统的审计分析和数据处理相比,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处理需要经过前期准备、采集、导入、分析等几个主要阶段来实现。

第一阶段是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摸清系统运行特点。注册会计师通过询问相关工作人员、发放调查表、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了解被审计客户的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情况,包括信息系统的数量、名称、版本、功能、管理部门、操作流程和数据存储等,重点对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后台数据库的类型、版本、数据量、备份方式等信息。

第二阶段是在数据采集和导入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被审计客户的大数据一般使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在采集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不需要采集实时数据,以采集备份数据为主,然后再转换成标准表。因为在审计实施的初始阶段,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把实施方案考虑得面面俱到,很多审计思路都是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最好能拿到该数据库的备份和数据字典,得到被审计单位的原始数据,然后将这些来自前端的数据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数据库。

第三阶段是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审计疑点。在大数据时代,注册会计师可以开展更大范围的审计延伸调查,利用好可能得到的全体数据,由此启发审计工作,不再局限于被审计客户的内部数据信息。另外,还应纳入与其发生业务联系的其他单位的所有信息,如来自互联网、通信网、银行、海关、交通等机构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注册会计师可开展联合审计。同样,在大数据时代,注册会计师可以对多个具有类似业务的被审计客户进行联合审计,以扩大数据总体范围,发现以往在单一客户审计中难以发现的问题。

第四阶段是在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做出预测管控风险。注册会计师可对被审计单位制定不同的风险等级,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对审计管理系统数据库中不同审计客户进行分析,将其匹配到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审计鉴证和服务。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可以创新审计模式,建立风险导向型审计模式。

人才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数据处理需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思维转变是前提。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其涉及面广,政策性、系统性、技术性强。能否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转变观念是前提。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层要首先打破思维定势,坚持把审计信息化建设当作提高审计质量的重要措施来对待。注册会计师要用宏观的视野来看待大数据,善于采集各相关方面的数据,从数据挖掘中发现问题和线索。

第二,平台建设是基础。审计平台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数据收集、存放和分析的平台。数字化平台建设应立足于更好地满足大数据审计的需要,围绕大数据运用这个目标,统筹规划重点行业和关联性部门数据,将各行业复杂、海量的业务数据实现有机融合,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构建跨部门、跨地区、跨年度的大数据集合。

第三,数据分析是核心。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对其进行分析和利用。在采集多方数据后,在传统的筛选、核对、抽样等数据分析方法基础上,注册会计师以锁定审计重点和疑点为导向,充分运用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做好大数据的分析。数据挖掘则是在数据库中对历年财务数据进行抽取、归纳与整合,从大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确认问题”的审计模式,做好海量数据的分析准备工作,根据审计方案确认的审计重点和内容,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疑点,通过分散核查确认问题,极大地缩减审计现场时间,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效率。

第四,人才培养是关键。做好审计信息化工作,关键在人。会计师事务所应大力举办计算机审计培训班,着力培养信息化审计骨干;积极引进计算机专业人员,与注册会计师共同开展工作,通过审计实践共同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另外,注册会计师审计不仅要关注被审计客户财务收支的真实与合规,还要更多地从战略全局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关注未来经营持续运行情况以及对社会公众产生的重要影响。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具备战略性思维,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地认识、分析和判断事物,将各种因素纳入到统一的系统中来,构成整体、系统和立体的思考,从而实现大数据审计价值的最大化。



上一篇元旦心语 下一篇构建审计业务招标新机制的思考 ..